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简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简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杂志社简介《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是吉林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以地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创刊于1956年,创刊时刊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8年随学校更名改为《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2年,再次更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ISSN1671-5888/CN22-1343/P)。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主要刊登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探工程、岩矿测试等学科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10余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和摘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其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在综合类期刊中居于前列。本刊连续多年被吉林省评为一级期刊,多次获国家、省部级优秀科技期刊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征稿要求:
1 来稿必须是未正式发表的、具有创新性成果的科技论文;必须是受到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金资助的立项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2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含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以上需中英文对照)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简介,并且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基金)资助及项目编号。作者简介格式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电话(可省略)、电子信箱。
3 论文摘要须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200~500字),摘要应具有独立性与自明性。摘要应由正文中重要语句组成。
4 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2万字,文中量和单位必须使用法定的量和计量单位,外文字母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的位置应区别明显。
5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图表应附相应的中英文名。附图力求简明清晰,经纬度、比例尺、图例等内容齐全。图中文字(汉字用宋体,数字和字母用Times New Roman体;字号相当于Word文档中的小5至6号字大小)、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一致;坐标标值线应放在坐标轴内侧,标目中的量和单位间用斜线(如:t/s,变量字母t用斜体)。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必须绘制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图版长×宽不超过23cm×16cm,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文稿中须留出插图位置。
6 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并要注意引用近两年国内外的文献。文后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中文文献要附上相应的英译文献,英译时责任者的姓名首字母大写,双名连拼。英文文献责任者姓名姓前名后:姓全拼,首字母大写;名缩写,不加缩写点。英译文献及英文文献的责任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时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 al.”;题名、刊名实词首字母均大写。
不同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1) 专著的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作者、编者等).题名(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 论文集中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版本(第一版不标注).会议地址:承办单位(或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连续出版物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4) 专利的著录格式:[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5) 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6) 技术标准的著录格式:[序号]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 报告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 题名[R]. 保存地:保存单位,保存年.
(8)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7 请勿一稿多投。3个月内未接到反馈信息者,请与编辑部联系后可自行处理。
8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其他数据库,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杂志收录
    
①本页面非期刊官网,不以期刊名义对外征稿,仅展示期刊信息当做参考资料.如果您要投稿、要查稿,请移步至期刊官网.
②如果您是期刊负责人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期刊信息,可联系在线人员予以删除.
③如果需要期刊学术咨询服务可以联系学术顾问:服务详情